10月8日21点5分,迎来寒露节气。
寒露风俗
登高
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,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,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。登高寓意“步步高升”“高寿”。
吃芝麻
寒露到,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。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四时养生理论。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于是,民间就有了“寒露吃芝麻”的习俗。
吃花糕
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,因而九九登高之后,有吃花糕的习俗。因“高”与“糕”谐音,故应节糕点谓之“重阳花糕”,寓意“步步高升”。
花糕主要有“糙花糕”“细花糕”和“金钱花糕”。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,中间夹上青果、小枣、核桃仁之类的干果。
饮菊花酒
寒露与重阳节接近,此时菊花盛开,为除秋燥,某些地区有饮“菊花酒”的习俗,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,渐渐移至重阳节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、酒曲酿制而成,古称“长寿酒”,其味清凉甜美,有养肝、明目、健脑、延缓衰老等功效。
吃螃蟹
有俗话说“寒露发脚,霜降捉着,西风响,蟹脚痒”,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“正”了。“九月团脐,十月尖”,眼下雌蟹卵满、黄膏丰腴,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。
中医认为,河蟹性寒,味咸,具有清热散结、通脉滋阴、补益肝肾、生精益髓、和胃消食、散热通络、强壮筋骨等功效。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,营养价值高。
饮寒露茶
人说“一年之茶在于秋”,在这秋意渐深的天气里,闲下来时捧一杯热茶,暖身又暖心,而寒露节气就该喝一杯寒露茶。
所谓寒露茶,乃是指寒露节气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,也叫做“正秋茶”。寒露时节,坚持合理饮茶品茶,既可温暖滋养身心,又无燥火袭人之扰,既能御寒暖身,又可养胃助消化、预防感冒等疾病。
寒露养生
寒露起居·早睡早起
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》明确指出: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”寒露之后,应继续遵循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原则,调整作息时间,早睡早起,以调节阴阳平衡,调和脏腑气血。其中,早睡能养阴,早起呼吸新鲜空气,以利舒肺,能使机体津液充足、精力充沛。
寒露着装·防受凉
俗话说“脚冷冷全身”,脚部受冻,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。中医认为,足部是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所经之处,若脚部受寒,寒邪循经侵入人体,会影响其脾胃、肝胆、肾及膀胱等脏腑功能。因此,在寒露节气外出时,要穿着保暖的鞋袜和衣裤,避免足部受寒。
寒露饮食·多食滋阴之品
寒露时节正当金秋之时,燥气当令,当燥邪之气侵袭人体时,以耗伤津液为主,容易出现舌燥咽干、咳嗽少痰、皮肤干燥、口唇干裂等秋燥症状。此时宜多食滋阴润燥、养阴润肺之品,如芝麻、蜂蜜、银耳、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,以及梨、葡萄、香蕉等水分丰富、滋阴润肺的水果。此外,还应少食油腻厚味及辛辣之物,如辣椒、花椒、桂皮、酒等。因为秋季对应的脏腑是“肺”,养生还要注意“防肺燥,护阴津”,饮水以温热为佳。
寒露诗词
《木芙蓉》
唐代.韩愈
新开寒露丛,远比水间红。
艳色宁相妒,嘉名偶自同。
采江官渡晚,搴木古祠空。
愿得勤来看,无令便逐风。